不被任何國際法承認
更新時間:2022-08-30 14:01:40來源:網絡 作者:朵朵問答
(原標題:解放軍軍機臺海巡航又有新動作,解放軍軍機臺這次有些不一樣) 所謂“海峽中線”,海巡航又只是有新上世紀50年代,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在考慮到“作戰需要”時,動作推出的不樣一條“假想界線”。這條無中生有的解放軍軍機臺虛線,不被任何國際法承認,海巡航又沒有任何法律約束力。有新 玉淵譚天 最近,動作針對解放軍在臺島周邊??沼虻牟粯踊顒?,國防部發言人頻頻發聲: 5月25日,解放軍軍機臺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譚克非稱,海巡航又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在臺島周邊??沼蚪M織多軍兵種聯合戰備警巡和實戰化演練,有新就是動作針對美臺勾連、根據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需要采取的不樣必要行動。 5月26日,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就“武直-10攻擊直升機越過‘海峽中線’,并深入對面900米”一事作出回應。 諸多行動與表態,讓島內媒體一片嘩然。在這其中,關于武直-10的行動,臺灣輿論方面多有關注。面對諸多報道,臺軍高層反復“保證”: 對于解放軍動態“完全掌握”,對于解放軍行動絕對有能力“反制”。 美國媒體也給予了相當關注,從表面看,似乎“淡定”很多——在提到武直-10武裝直升機時,也提到了: 同一天,美國軍艦過航臺灣海峽。這表明了美國對該地區盟友和伙伴的“承諾”。 在找回些心理平衡的同時,也是有意說給臺灣島內的某些人聽的。 美國的“承諾”不少,也正是這些話,讓島內某些人,始終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。 然而,諷刺的是,這艘艦艇是之前就被譚主點過名的“羅亞爾港”號導彈巡洋艦,它即將在今年退役,不知道島內的某些人看出這層“日薄西山”的意味沒有。 26日,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。會上,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專門對武直-10的行動,單獨作了回應。 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,哪來的什么“海峽中線”?中國人民解放軍肩負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神圣使命,有關戰訓活動完全是針對“臺獨”分裂活動和外部勢力干涉而采取的必要行動。 話,是說給心中有鬼的人聽的。 而武直-10,又有什么特殊之處,讓那些心中有鬼的人,如坐針氈? 這不是解放軍軍機第一次穿越所謂的“海峽中線”,這也不是臺媒第一次炒作這個話題。 然而從臺灣方面的熱議和國防部的專門回應來看,這次似乎有些不尋常。 而不尋常的原因,正是此次行動的主角——武直-10。這是有公開報道記錄以來,解放軍武裝直升機第一次穿越所謂“海峽中線”。 為了弄清楚武直-10的“秘密”,譚主找到了全世界最懂它的人——武直-10總設計師吳希明。他給譚主介紹道: 這段聽起來像是“百科式”的介紹,藏著讓某些人坐不住的信號: 做一個簡單的比喻: 武裝直升機和戰斗機、轟炸機這些機種不同,戰斗機和轟炸機攜帶的武器射程較遠,作戰中能發揮“長劍”的作用。 而相比于這些“長劍”,武裝直升機屬于近距離對地支援和空中突擊武器,它攜帶的武器射程很短,更像是“短劍”,然而它的“拿手絕活”一點不少。 一般來說,武裝直升機在登陸作戰中可以承擔這幾項任務: 打擊登陸場灘頭及淺近縱深的坦克; 精準打擊炮兵陣地、機槍掩體等重要目標; 壓制反登陸火力; 用三個字總結,就是穩準狠! 去年9月,東部戰區公布了一段武直-10的演練視頻。從中可以看到,武直-10成功摧毀了海上、岸上的各類目標,即使是岸上的碉堡工事也被打得粉碎。 和世界上先進的同類武裝直升機相比,武直-10在信息化方面有自己的“看家本領”,它具備毫米波雷達探測能力。 旋翼頂部安裝的毫米波雷達,配合機頭的光電轉塔等傳感器,不僅提高了武直-10的戰場感知能力,也提升了武直-10在惡劣氣象條件下的作戰能力。 和“長劍”相比,“短劍”出鞘,更具有穿透的鋒芒,武直-10首次“亮劍”所謂“海峽中線”,也填補了在這一演訓科目上的空白。 譚主剛才也提到,武裝直升機主要是提供近地火力支援,從功能上看,它更像是“在天上的坦克”。所以,武裝直升機主要裝備于陸軍。 吳希明總設計師也告訴譚主,武直-10解決了解放軍陸軍嚴重缺乏專用武裝直升機的問題。之前,我國的武裝直升機比韓國、日本這些國家還要少,但就在4年前相關報道說,我國陸軍的軍用直升機數量已經達到世界第二。 這也就是說,隸屬于陸航旅的武直-10出現,意味著陸軍的直接介入。 在所謂“海峽中線”執行任務的,更多的是海軍和空軍,這次陸軍也加入演訓,從軍種上來看,更加平衡。而在某些心懷鬼胎的人看來,這種平衡讓他們心態失衡,“神兵天降”的威懾力想必少不了。 在提到武直-10的作戰方式時,吳希明總設計師提到了一句話——避免“孤狼式”作戰。 武直-10的時速為200多公里,在飛行速度上難和噴氣式戰斗機一較高下,這也意味著,突防過程中,武直-10在整個作戰體系中處于后發的位置,這才能更好發揮其優勢。 所以,這次武直-10出現,也意味著,整個體系化作戰又邁出了新的一步。 看到這些,某些人慌了,是應該的。 倒不是說他們從沒見過武直-10,要知道,這款直升機首次公開亮相已是11年前了,這期間它的身影出現在祖國各處的航展。列裝部隊后,它更是參加了各種演習,是軍迷們的“老朋友了”。 真正讓他們慌的是,武直-10出現的地點——“海峽中線”,但是不要忘了,這本來就是中國的軍隊在中國自己的領土上空執行任務。 借用一位繞島巡航飛行員在接受采訪時說的話: 巡航有種在“自家院子”里轉一轉的感覺。 所以,某些人炒作此事,大可不必。 但通過武直-10巡航這件事可以發現,有些人,太把自己當回事。 從所謂“海峽中線”的說法中,就能看出。 海峽中線,是一條無中生有的虛線。 所謂“海峽中線”,只是上世紀50年代,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在考慮到“作戰需要”時,推出的一條“假想界線”。 當時對該線進行圖上作業的,是美軍一名叫做戴維斯的軍官,因此,這條線也被稱為“戴維斯線”。 這條無中生有的虛線,不被任何國際法承認,沒有任何法律約束力。 2020年9月,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在臺海附近組織實戰化演練。據臺灣方面稱,有多架解放軍軍機越過所謂“海峽中線”。 當時,臺軍機向解放軍軍機喊話:“你已飛過‘海峽中線’,立刻轉向脫離?!?/p> 解放軍飛行員,用“沒有海峽中線”回應。 但就是這樣一條虛線,在某些人的心里,成了一條“實線”——一條心理優勢線、一條自我安慰線。 試圖通過一條子虛烏有的線,強行給地區格局訂立規則,妄圖干涉別國內政,未免也太把自己當回事,建議他們應該先看看“紙上談兵”的故事。 解放軍在用實際行動正告他們,臺灣海峽,沒有中間線! 拿這條線來說事,到頭來只是自取其辱,畫地為牢,看似耍了聰明,實則丟人現眼。 如今,飛越所謂的“海峽中線”已成為解放軍的常態化演練。 這也傳遞出,一些戰術層面的信號: 解放軍軍機越過所謂“海峽中線”,可以測試臺灣空軍、海軍各雷達站、防空導彈系統的反應速度和應急操作流程,搜集記錄電磁信號和頻譜。 解放軍軍機越過所謂“海峽中線”,可以近距離了解臺軍飛機的機況、武器配置等等。 如何壓制對方的雷達照射,如何保持靜默反偵察,這些在空戰中有重大意義的科目,都要通過“實戰化”的訓練,才能完成。 這些,某些人都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。更讓他們心急的,則是解放軍軍機臺海巡航時,發生的變化。 一開始,飛越所謂“海峽中線”的飛機,是蘇-27,它能和臺灣空軍裝備的F-16、幻影-2000抗衡。 后來,飛越所謂“海峽中線”的主力,成了國產化的殲-11。 近些年,國產的殲-10、殲-16等新型戰機,都以飛越所謂“海峽中線”,作為實兵演練的科目。 近些年,除了戰斗機之外,臺海巡航的解放軍軍機機種至少有: 這說明,我們的空中作戰體系越發完備,逐步具備了空中大兵團向縱深作戰的能力。武直-10的出現,也正是在這基礎上向前更近了一步。 這在以前,是不敢想象的。 26年前,美國在臺海周邊部署兩個航母編隊,妄圖干涉臺灣問題。 面對懸殊的實力,人民解放軍,用“寧失千軍,不失寸土”的準備,作為回應。 26年后,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實力不可同日而語,而人民解放軍維護祖國統一和領土完整的決心,從未改變。 中國人民解放軍枕戈待旦,采取一切必要措施,堅決挫敗外部勢力干涉和“臺獨”分裂圖謀。 那些把所謂“海峽中線”太當回事的人,不用再炒作什么解放軍軍機臺海巡航的新動作。他們真正應該當回事的,是這句話: 中國向來,說到做到! ![]() (責任編輯: 標簽: |
- 上一篇:佩德羅:我們配得上這場勝利 比分雖是5
- 下一篇:女子從草地里“拔出一大爺”